东北国企改革脱困:当国企改革遇上全面振兴,破局点在哪?

时间:2025-07-04 中建政研

近年来,围绕落实党中央关于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东北国有企业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当前东北国企改革实践也面临突出挑战


党的二十大作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重要战略部署作为东北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支撑为此,我们对东北地区国资系统和国有企业的65位主要领导人员开展了专项调研,以进一步厘清东北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突出挑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01

当前东北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围绕落实党中央关于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东北国有企业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有资本布局持续优化为提升产业集中度,破解发展难题,东北国有企业加速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鞍钢集团通过重组本钢集团,使其产量位居国内第二世界第三,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辽港集团大连港营口港盘锦港绥中港等港口资源与业务科学整合,降低同业竞争烈度,为东北亚航运枢纽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

体制机制改革进展显著为激发国有企业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发展活力,东北国有企业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在建立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目前,辽宁省属国有企业已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吉林强化省属国有企业规范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完善外部董事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着力激发经营管理层活力黑龙江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范围与力度显著增强,种种改革举措有效激发企业的内生发展动力

历史包袱逐步化解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国有企业普遍历史包袱较重,甚至拖累企业转型发展近年来,各方花大力气推动相关领域改革,已取得积极成效辽宁省推动厂办大集体改革,全省国企三供一业项目的管理权移交和资产划转全部完成黑龙江重点清理僵尸企业,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吉林大力实施改善绩效行动,从存量和增量两方面着手,推进两资两非的处置工作,强化债权清收账款清欠

综合来看,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正处于由改革脱困转向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未来需继续以深化改革为抓手,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东北全面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02

东北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突出挑战
调研发现,当前东北国企改革实践中遭遇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经营机制亟须完善
公司治理水平有待提升党委前置研究作用发挥不充分,特别是党委研究事项的范围标准和前置研究讨论程序的合理性有待提高子企业层面董事会建设不到位,特别是在配齐配强规范运作方面仍有差距,导致母公司在诸多涉及子企业发展的重大事项上难以充分授权,限制了子企业发挥自身能动性的空间
市场化经营机制仍需加强东北国有企业发展时间较长体制机制传统惯性较大受访者普遍认为,部分企业老式铁饭碗思维仍留存于员工心中,缺乏必要的危机感上岗靠竞争薪酬比贡献不胜任必退出等市场化导向尚未深度融入企业日常管理和相关制度安排,阻碍了员工主动性的发挥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二)新旧动能转换相对滞后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计划经济的思维惯性阻碍了东北国有企业的创新投入受访者认为,部分企业缺乏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动力,在研发投入研发平台科技人才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短板弱项此外,缺乏创新生态是很多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其中,加强科技服务平台构建和创新载体建设在调研中被多次提及
传统产业转型焕新较为迟缓东北地区传统产业占比较大,在国内相关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国有资本占比较高,长期以来一直是推动地区发展的主要力量然而,由于产业体量庞大历史包袱较重等原因,东北地区传统产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速度较慢如何传承好传统产业,并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摆脱传统业务增长方式,推动传统产业强基转型是很多受访者面临的共性问题
新兴产业跃升冲劲不足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重点任务在调研中发现,东北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两个突出的难点:
一是产业支撑不够,东北国有资本的优势领域是重化工交通农业等传统领域,高新技术偏少,规模较小;
二是投资意愿不强新兴产业创新性强不确定性大,需要较长的培育周期,而对企业领导人员的考核更为关注当年的经营绩效,导致其更倾向把资金投向传统领域以控制风险避免影响业绩
(三)金融支撑发展作用发挥不充分
部分企业债务风险较大由于长期采用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部分企业近年来债务压力较大,化解债务风险问题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风险来自两方面因素的叠加:
一方面,自身现金流不足,部分企业长期亏损的财务状况导致负债率高,经营性净现金流量较低;
二是难以获得银行授信,财务报表中的关键指标表现不佳,使得授信测算难度大,很多评估指标超底线
银行信贷支撑能力相对不足近年来,随着国有和股份制银行对东北地区信贷政策整体收紧,地区性银行信贷投放规模快速增长,资本消耗持续增加同时,作为大股东的地方政府难以在短时间内向地区银行大量注资,一定程度上仍制约了地区银行支撑企业发展的能力,资本补充是地区银行要面对和破解的一道难题
(四)人才问题仍然突出
一是高技能人才相对匮乏部分企业人才队伍的技能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不仅人才总量不足,而且严重缺少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和战略型领军人才同时,人才专业年龄结构和产业分布也不够合理据部分受访者反映,由于地域限制,高技能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部分企业遇到招不到进不来留不住的情况,还有部分受访者反映:干部队伍未形成梯队重要岗位普遍缺人的问题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
二是缺乏有效的人才选用育留机制机制灵活性低是制约东北地区国有企业人才工作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人才引进上引才优势不足,缺少促进人才引进的配套机制;人才培养上育才平台不够,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聚才育才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人才使用上用才政策不活,特别是与民资外资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人事管理薪酬待遇环境氛围等方面吸引力不足,未能有效激发人才干劲活力

03

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挑战,我们与受访者经过深入交流和探讨,总结提炼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对东北地区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一)加大力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在东北地区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激发国有企业内生发展活力对于实现东北全面振兴至关重要,深化改革是激发国有企业发展活力的必然要求

一是要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要围绕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薪酬绩效晋升体系,优化收入分配和人事相关制度安排在收入上,贯彻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坚持一岗一薪易岗易薪,将收入分配向优秀人才骨干人才倾斜,合理拉开员工收入差距;在人事上,推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动真格,通过末等调整不胜任退出等多措并举,激发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的危机意识

二是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要在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制定修订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有关制度,明晰权责边界,优化决策程序,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委的领导作用要进一步规范董事会制度建设推动子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动态调整董事会授权管理制度及授权事项清单,明确授权原则和流程,加强授权管理,确保权责对等,强化专门委员会对重大投资科技创新事项的支持参谋作用要统筹开展外部董事配备工作,推动科学家进董事会,全面提升集团各层级董事会建设质量

(二)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是要持之以恒加强科技创新要从考核机制上建立起长期导向,培育发展耐心资本,为企业围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平台构建和创新载体建设等方向重点投资布局卸下包袱要争取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向东北地区重点产业倾斜,尤其针对重大核心技术产品的开发,加大首台(套)示范应用力度,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加速现有产品成熟,加快目标市场开拓要强化创新生态建设,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科教和产业优势,探索国有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创客等创业主体协同创新

二是要加快利用新技术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依托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持续优化传统产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方法,加快流水线生产向网络化生产转变,加速企业形态向扁平化平台化生态化转变,提升智能决策精益生产和精准服务能力要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应注重持续推进减碳降耗新产品新材料开发与生产特别是对于石油石化等重化工业,可以采用提高电气化率,提高绿电消纳能力,研究利用新工艺新技术推动装置消耗全面降低规模化实施CCUS项目等方式推动加快实现绿色转型

三是要稳健有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强化顶层设计,研究明确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及率先突破的重点细分领域,制定国有经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指导意见,同时完善战略规划和投资管理,着力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要完善考核激励,将战新产业营收利润等指标纳入经营业绩考核指标,根据不同行业,设计具有导向性的考核指标对处在前沿性强不确定性大行业的企业,应加快探索容错机制要优化产业协同,有效积聚国有企业现有优势,加快培育孵化专门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企业,在战新产业领域大力推进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持续改良产业发展土壤

(三)提高金融防风险促发展能力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东北地区国资国企应在发展中着力控制债务规模,逐步化解金融风险在此基础上,应加快地区银行资本补充速率,提升金融促发展能力

一是多措并举降低企业债务压力要一企一策统筹降息策略充分调研企业经营财务和还款能力,组织专家银行企业代表研究降息策略,并结合实际情况和市场利率,制定合理降息方案要推广联合授信机制

其一,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组织银行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时共享企业经营和财务信息,降低信贷风险;

其二,通过明确各银行在联合授信中的职责和权利,确保联合授信工作顺利进行;

其三,通过政府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银行参与联合授信,同时加强监管,确保其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是提升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允许商业银行适度提升利润留存率,促进核心一级资本增加,建议在扣除每年的红利分配后,剩余利润可全部投入核心一级资本,增强内循环动力优化股权结构,吸纳更多资本补充,建议通过整合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可以实现股权结构的优化,并且借此优化契机,吸引更多现有股东增资用好债市窗口,适当提高资本债规模今年将是各商业银行资本债发行的窗口期;加之LPR持续下行银行息差逐步收窄,在从众效应下,银行资本债票面利率有望进一步下降,对商业银行扩大资本债规模较为利好提升资本使用效率,放大有限资本,以减缓业务发展惯性对资本的消耗

(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人才是东北全面振兴的第一资源和最大支撑,面对近年来东北地区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不愿来的现实困境,国有企业亟待明确自身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定位,以更加多元灵活的体制机制,吸引培养使用人才

一是强化人才引进措施优化引才政策,建议在人才个税减免优惠教育医疗特殊通道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创新引才模式,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探索打造人才飞地,即通过在发达城市设置科研院所的方式吸纳领军人才,以便于既能满足人才综合所需,又能更好地服务于北方制造基地涵养人文关怀,通过暖心之举打动人才留住人才,建议针对人才配偶子女教育就医等生活所需构建优惠通道,对于重要人才的住房购车给予适当补贴,增强其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是改善人才培养环境搭建更好的人才培养平台,构建院所+高校+企业产学融合定向培养机制,做好卓越工程师硕博学位在职教育和二次培养,助力企业拓展人才发现培育和选拔平台引导树立正确舆论导向,注重讲好东北故事,加大东北地域品牌宣传力度,强化地区吸引力

三是优化人才使用机制营造良好的内部生态,坚决摒弃人才成长过程中人情世故的影响,让每一位人才的成长与选拔都在阳光下,形成良好的导向与示范加强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鼓励企业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科学设置多样化的发展轨道,使人才从入职那一刻起,就能够看到自己未来的清晰画像,明确自身成长路径构建更具针对性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更多企业大胆采用揭榜挂帅摘标竞标超额利润分享等灵活方式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和创新潜能

来源 :国资报告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客服电话:18601103476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