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 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南街绿地金融城9号院1号楼5层
18601103476

时间:2025-07-04 中建政研
城市更新项目谋划及土储专项债市场机遇投融盈模式分析暨城市更新项目实施路径操作实务专题研讨班火热开班中,文末查看专属报名优惠!
编者按在全球局势深刻变革与国内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对此,2025年6月25日,中建政研数据服务公司项目总监中建政研规划与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韩宗平老师就产业园新生态构建与区域战略实战指南进行分享本期直播干货满满,人气爆棚,一定不要错过!政研智荟专题栏目进一步提炼萃取专家智库观点内容,以飨读者如有相关咨询问题请加客服联络
一
专家介绍
个人简介
韩宗平
中建政研数据服务公司项目总监
中建政研规划与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及擅长领域
产业规划发展规划乡村振兴城市更新与设计文化旅游规划土地用途管制城乡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规划策划的编制咨询包装的相关技术
二
智库观点
当全球供应链在贸易保护主义下被迫重构,新技术革命正悄然重塑产业竞争格局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中国产业园区如何突破困局,构建新生态,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一国际国内局势:复杂变局下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经济领域,在三重撕裂下的重构压力持续加大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美欧若未在2024年7月9日前达成协议将互征50%关税,危及欧盟2360亿美元贸易顺差;加拿大计划将针对美国的钢铝关税提高至50%,印度伊朗等新兴市场亦加强贸易保护能源-通胀-债务三角危机凸显,中东冲突推升油价,布伦特原油单日暴涨13%;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偿债占政府收入超40%,全球债务链脆弱性暴露无遗货币政策分化加剧资本流动重构,欧美降息潮与美国滞胀困局并存,2024年欧洲FDI锐减58%,亚洲逆势吸引6050亿美元外资,成为全球资本新洼地
面对全球化受阻外循环不畅的挑战,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金融改革与制度型开放迈出关键步伐,陆家嘴论坛推出数字人民币国际中心,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产业突围聚焦新能源出海与新兴市场布局,但面临美国技术壁垒与东南亚政策调整等挑战社会韧性建设面临双重压力,高端科技领域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显著差距,人口老龄化加深,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
二发展形势与产业新政:政策引领下的破局路径
面对复杂局势,我国坚持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强化政策协同,促进财政货币投资消费等各类政策协调配合聚焦芯片AI量子计算等关键技术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构建专利壁垒,培养创新人才以国内大循环为核心,激发内需潜力,发展银发经济冰雪经济等新消费业态,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拓展国际市场与合作空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机制合作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回归,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金融监管,构建资本市场防护网,防范跨境资本风险;保障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加强国防建设与粮食安全体系构建;推动绿色发展,主导全球碳中和产业链,实现产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工信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六大未来产业方向未来制造聚焦智能制造生物制造等,突破智能控制模拟仿真等关键技术,推广柔性制造工业元宇宙等新模式;未来信息推动下一代移动通信量子信息等技术产业化,加速类脑智能大模型等深度赋能;未来材料升级先进基础材料,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先进半导体等战略材料;未来能源构建核能氢能高效太阳能电池等全链条装备体系;未来空间聚焦空天深海深地领域,研制载人航天深海智能无人平台等高端装备;未来健康推动细胞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等产业化,研发脑机交互等高端医疗装备
三产业园区发展历程:从要素集聚到生态构建的演进之路
(一)探索起步阶段(1979-1991年):外向型经济的试验田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为产业园区奠定基础,1979年深圳蛇口工业区成立,成为中国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这一阶段园区以三来一补形式运作,吸引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依靠政府税收优惠土地廉租和廉价劳动力驱动,行政化特征显著,缺乏配套服务,与城市发展脱节
(二)快速发展阶段(1992-2002年):政策驱动下的规模扩张
1992年南方谈话掀起对外开放热潮,产业园区进入快速发展期,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开放格局,新增大量国家级开发区园区数量与规模迅速扩大,出现一区多园形态,围绕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与信息化配套,但仍以生产制造为主,与城市发展关系相对脱离
(三)稳定整顿阶段(2003-2009年):规范发展中的转型升级
2003年起,国家对产业园区进行清理整顿,提出三为主两致力于一促进方针,注重高科技引进与技术创新园区开始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从单一生产基地向产业链集成服务平台转变,为后续创新升级奠定基础
(四)创新升级阶段(2010年至今):智慧化与产城融合的新范式
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标志园区进入系统性制度创新阶段智慧化建设成为趋势,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提升管理运营效率,推动产城融合,向现代化科技城转变产业社区模式兴起,以人为核心,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自闭环,中关村科技园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等成为典型代表
四产业园区发展趋势:新生态构建的核心方向
(一)去同质化与产业升级:多元化发展路径
产业园区加速去同质化,通过智能化改造整合企业装备与社会化创客,打造共享制造平台;培育科创经济,建设孵化器研发中心,吸引创新人才;发展服务经济,探索跨境电商国际医疗等服务业态;推动产业高端化,延伸产业链;发展创意经济,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推进绿色化循环化发展,构建产业间耦合系统
(二)产城融合与空间优化:TOD模式与模块建设
产城融合趋势下,园区构建模块空间建设体系,优化产业升级交通设施等布局;探索TOD发展模式,以大运量交通带动空间集约开发,形成紧凑型发展格局,实现产业与城市功能的深度融合
(三)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全链条服务体系构建
公共服务平台向高水平集成化发展,挖掘政策支持科研合作等资源,为客户提供针对性服务;遵循建设运营规律,制定综合战略目标,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营造开放合作的招商环境;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发挥信息化平台优势,扩大服务辐射面
(四)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
产业集聚是园区与产业集群的底层逻辑,具备降低生产成本形成规模经济知识溢出技术创新等十二大优势,通过物理空间与组织形态的协同,推动区域经济蓬勃发展
在城市更新进程中,各方需共同发力作为投资建设领域的集成服务运营商,中建政研依托事业单位资源,汇聚行业头部专家与部委智囊,致力于帮助各地抢抓政策红利抢占项目先机破解城市更新资金难题对此,中建政研7月24-26日在太原举办了城市更新项目谋划及土储专项债市场机遇投融盈模式分析暨城市更新项目实施路径操作实务专题研讨班,帮助各地充分发挥优势,推动城市更新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立即锁定听课席位
本期直播中专家老师深入剖析了产业园新生态构建的关键要点与实战策略想要了解更多更详细的干货内容,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观看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