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干货!如何科学编制县域“十五五”规划的策略与要点

时间:2025-06-27 中建政研


十五五时期是第一步战略的承上启下关键阶段,县域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其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与可行性,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与水平,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科学编制县域十五五规划,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战略机遇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县域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融合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



县域十五五规划的战略意义

(一)国家战略落地的关键支撑

县域十五五规划作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在乡村振兴双碳目标和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落地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将直接影响政策红利向县域发展动能的转化效率无论是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下沉还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无论是产业链协同优化还是公共服务均衡配置,都需要通过县域规划实现精准的空间布局与资源配置,从而保障国家政策在基层的有效落地与创新实践

(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盘

县域经济占据全国近四成GDP,汇聚近半数规上工业企业,是中国经济的坚实底盘,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潜力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县域规划质量直接关乎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通过十五五规划科学布局特色产业集群,引导要素向县域流动,既能破解传统县域产业低端化人口空心化的困境,又能形成与城市群错位发展的新增长极,为构建双循环格局筑牢基层经济基础

(三)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枢纽

作为城乡融合纽带,县域既是承接城市产业转移转化乡村资源的经济循环节点,也是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战略的落地载体十五五规划通过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公共服务一体化和生态共治,打破城乡壁垒,既解决三农问题,又促进要素流动,构建县城集聚乡镇节点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四)民生保障与治理创新的前沿阵地

县域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直接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均衡与共同富裕进程,是筑牢国家治理根基的核心要素在十五五发展新阶段,县域通过统筹发展与安全,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完善生态保护制度,既为应对突发风险守护绿水青山提供制度保障,也在实践中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积累可复制的鲜活经验



县域十五五规划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国家战略红利持续释放,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政策为县域带来资金项目倾斜;数字技术蓬勃发展,助力县域农业智能化升级电商直播等新业态兴起;消费结构升级促使文旅康养需求增长,县域独特的生态文化资源迎来开发契机;区域协同发展加速,县域可承接产业转移,融入城市群产业链分工

(二)挑战

县域产业基础薄弱,多依赖传统农业或初级加工,转型升级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短缺困境;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土地水资源供给不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人口流失严重,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人口老龄化空心化,公共服务供给压力增大;区域竞争激烈,中心城市虹吸效应明显,加之县域间同质化竞争,易造成资源浪费,阻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县域十五五规划编制要点

(一)战略分析:解构发展基底,洞察内外环境

厘清内部家底,识别发展优劣势系统分析十四五规划执行情况,重点评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等关键指标的完成度,总结成功经验与短板结合县域区位特点,深入分析自然资源经济基础社会文化等禀赋条件,同时诊断要素制约结构失衡制度约束等发展瓶颈,为科学规划提供依据

研判外部环境,捕捉机遇与风险主动对接双碳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及省级规划,如纳入城市群的县域,可借力核心城市产业外溢红利对比周边县域产业布局,在区域分工中寻找差异化定位空间,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预判技术变革经济周期波动环境约束等外部挑战,为规划预留动态调整空间

通过内外部环境的系统分析,精准把握县域发展的优势与短板机遇与挑战,为战略定位提供科学支撑,确保规划既立足当下又引领未来

(二)战略定位:锚定区域坐标,凸显独特价值

科学精准的战略定位是县域十五五规划编制的核心,决定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为县域未来五年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和路径遵循通过系统研判国家战略导向省域功能布局和区域协同需求,立足县域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产业现状,科学界定其在区域发展中的独特价值重点把握国家战略承接度区域协作参与度自身优势转化度,明确战略定位,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竞争,构建优势互补的错位发展格局,推动资源要素高效配置与县域高质量发展

(三)目标体系:构建多维架构,明确发展愿景

对接国家省市战略要求,设置GDP增速碳排放强度降低率居民收入增长率等基础性指标,构建涵盖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绿色生态民生福祉安全保障的多维目标体系,确保发展方向与上级规划同频实行预期性+约束性指标管理,通过定量与定性结合,增强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同时,立足县域资源禀赋与战略定位,探索构建个性化指标体系,以差异化设计凸显区域特色,如特色产业县侧重特色产业年产值旅游强县强化年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等特色指标,强化发展导向作用

(四)重点任务:聚焦攻坚领域,优化资源配置

1. 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

紧扣新质生产力培育与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实际,坚持目标与问题导向,加快布局一批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现代化产业项目,因地制宜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数字化转型赋能产业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完善产业配套,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企业落户,形成产业集群效应通过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县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2. 推动区域协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主动融入国家和省市区域发展战略,精准定位县域在区域格局中的角色产业上强化产业链协作,推动集群发展;交通上共建跨区域设施,实现互联互通;生态上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共治环境污染;公共服务上推动教育医疗等资源共享同时深化与周边县域全方位合作,深度融入区域发展大局立足县域城乡连接枢纽区位,构建县城-中心镇-特色村三级体系以产业协同为核心,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深化户籍土地等制度改革,畅通人才技术等要素城乡双向流动,推进县城新型城镇化坚持适度超前补短强弱整体优化原则,夯实新型基础设施,推进交通能源水资源市政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3. 践行绿色低碳转型,引领高质量发展

聚焦双碳战略导向,确保2030年前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机制,衔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碳排放强度与总量考核制度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推进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加强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节能降耗,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碳排放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营造全社会参与绿色发展的氛围严守生态红线,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筑牢生态屏障

4. 大力提振消费,激发经济活力

紧扣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结合县域自身实际,深入分析消费现状,找准瓶颈短板落实国家增收行动,推动工资性收入增长,完善生育养育保障,从而提振城乡居民消费信心巩固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落实以旧换新政策,完善农村物流体系,推动县域消费扩容升级;培育县域直播即时零售等新兴模式,发展无人零售等数字消费新业态,打造夜间经济场景同时着力优化服务消费供给,聚焦一老一小需求,发展社区养老托育服务,提升文旅医疗等服务质量通过健全县乡村三级流通网络,改善消费环境,鼓励绿色智能健康等品质消费,促进消费向高端化多样化升级,全面释放县域消费潜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5.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开放

以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先导,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与制度创新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强化人才引进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同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民营经济发展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主动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全面融入国家省市对外开放布局,强化开放平台建设,打造产业园区和跨境电商园区创新开展精准招商引资,靶向制定招商政策,打好主动仗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推动县域产品走出去

6. 提升民生保障,优化社会治理水平

紧扣县域民生短板,聚焦人民群众共同期盼,重点推进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提升就业质量均衡教育资源完善健康服务健全社会保障,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群众,切实增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速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紧扣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靶向补齐短板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全面筑牢公共领域安全防线;强化防汛防灾应急体系建设,精准防范舆情风险妥善处置热点问题;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为抓手,提升治理现代化效能,持续巩固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五)项目谋划:布局重大项目,夯实发展支撑

紧扣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市发展规划,聚焦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城乡统筹生态文明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精准谋划项目同时,深入调研县域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开展科学论证,确保项目符合实际前瞻性强可行性高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市政策导向,吃透政策红利,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此外,建立完善的重大项目储备数据库,对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实时更新项目信息,确保储备项目数量充足质量优良强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协调服务,推动项目按时序推进尽快投产达效,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结 语

Conclusion

在编制县域十五五规划时,需突破惯性思维,深度挖掘县域经济增长潜力,精准定位发展新突破口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阶段差异,科学研判区位优势与短板,在生态保护产业升级城乡融合等领域,探索符合县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最优路径,以创新思维激活内生动力,推动县域经济实现质效跃升

一图了解土地整治破局如何因地制宜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线上课

扫码立即听课

s_d71f1d162f69e005.jpg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客服电话:18601103476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