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地方政府专项债管理迈入严监管+精准投放新阶段财政部8月最新出台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禁止类项目清单,结合国务院办公厅相关意见,明确了禁止与支持领域,多地因触碰红线被问责把握申报要点,是成功获取专项债资金的关键
PART
01
专项债申报红线:12大禁止领域需警惕
(一)全国通用绝对红线:6类项目一律禁止
无论地区债务风险等级如何,以下6类项目申报即会被淘汰,且有财政部通报案例佐证
完全无收益项目:项目无任何经营性收入,无法实现收益自平衡如2025年沈阳某区农田道路绿化工程,仅涉及植被种植与养护,无门票广告等收益,被直接驳回,相关责任人遭约谈纯公益性项目需通过其他资金解决,不得申请专项债
楼堂馆所:涵盖党政机关办公楼培训中心等即便项目含少量便民服务功能,只要主体是办公用房,仍属禁止2025年某市违规用专项债建设含机关办公楼的行政服务中心,项目被叫停,分管副市长受党内警告处分
形象工程与政绩工程:包括高度10米或投资500万元的巨型雕塑无实际功能的街区亮化等某县投资3000万元建城市地标雕塑被认定为形象工程,而隔壁县智慧路灯改造项目因具功能性获批
房地产及其他商业项目:商品住宅商业综合体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储备保障性住房除外),以及纯商业文旅设施在禁止之列2025年某县民俗文化小镇项目因70%为商业商铺,被认定为变相房地产开发,项目公司负责人被双开,5000万元专项债被追回
一般竞争性产业:普通制造业零售业等市场充分竞争领域,专项债不支持其生产线建设设备采购某电子厂智能生产线改造申报被驳回,而其所在园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申报顺利获批不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设施部分可申请
经常性支出:工资养老金债务利息偿还等不得用专项债支付2025年某区试图将专项债用于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发放,资金被收回,下年度专项债额度还被扣减10%
(二)高风险地区额外限制:4类项目再受限
债务风险等级为红色的地区,除上述6类禁止项目外,还新增4类禁止领域,以优先化解存量债务

2025年某债务红色地区违规申报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新开工项目,计划申请30亿元专项债,被财政部否决,还暂停该地区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资格1年
PART
02
专项债支持沃土:12大领域+3大政策亮点
(一)12大支持领域及申报要求
2025年专项债支持范围聚焦补短板强民生促创新,12大领域可申请,且各有申报关键要求



(二)2025年政策亮点
资本金比例提升: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从25%提升至30%以总投资10亿元的收费公路项目为例,专项债可同时作为补助资金(4亿元)+资本金(3亿元),企业仅需自筹3亿元
自审自发试点扩容:广东江苏浙江等11个省份可自主审核专项债项目,审核周期从30天缩短至15天,审核后7天内需报财政部备案
续建项目绿色通道:2024年已获批的在建项目,2025年申请续发专项债时,可简化一案两书,仅需提交进度报告与资金需求说明
PART
03
专项债申报避坑与管理趋势
(一)3大技巧提高申报通过率
精准匹配收益自平衡要求:收益测算要保守,项目全生命周期收益覆盖倍数需1.2倍;收益来源要明确,列出具体收益项并提供合同依据
完善一案两书核心材料:实施方案需明确建设内容投资明细等;财务评价报告由第三方机构出具,含现金流预测表等;法律意见书确认项目合规性与收益权归属
关注地区差异化政策:债务绿色地区可申报大类项目,优先支持新兴产业基建;债务黄色地区聚焦民生刚需;债务红色地区仅能申报部分项目,新开工项目受限
(二)4个常见误区需规避
搭车申报违规:在保障性住房项目中搭车建商业商铺,会被认定为变相房地产开发
收益测算模糊:仅笼统说项目建成后有稳定收益,未量化金额与来源
手续不全申报:未完成环评用地预审就申请,会被驳回且错过申报窗口
资金用途混淆:将专项债用于设备采购,而非基础设施建设
(三)2025年专项债管理4大趋势
终身问责制:违规使用专项债的地区,相关责任人将被终身追责,即便项目完工后发现问题也不例外
偿债备付金制度:财政部鼓励地方建立专项债偿债资金池,按项目收益10%计提备付金,2025年底前所有地区需建立
穿透式监管:依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控资金流向与项目进度
人大监督强化:地方政府每季度需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债使用情况,接受监督
END
党的二十大以来,区域发展产业升级等政策持续深化,十四五规划成果显著,十五五规划新方向即将开启为帮助各地政企把握前瞻性政策机遇,提升三资项目申报质量与实效,我们将在10月展开一系列主题研讨班:
点击图片锁定特惠席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