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衔接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抓手,但项目推进时,您是否常面临这些难题:政策机遇如何精准把握?多元资金如何有效整合?产业赋能怎样落地见效?央国企又该如何把握参与契机?对此,2025年9月23日,中建政研数据服务公司副总经理中建政研区域服务事业部总经理中建政研乡村振兴研究院副主任翟龙和北京海方格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产业发展负责人中建政研规划与产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张昱以资金拼盘+产业服务:助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高质量落地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本文将对分享中的要点整理,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一
专家介绍

个人简介
翟龙
中建政研数据服务公司副总经理
中建政研区域服务事业部总经理
中建政研乡村振兴研究院副主任
张昱
北京海方格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产业发展负责人
中建政研规划与产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及擅长领域
项目谋划EOD储备林存量资产盘活投融资(PPP特许经营片区开发投资人+EPC等)乡村振兴专项债新机制
二
智库观点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乡融合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阶段,传统单一要素单一手段的土地整治模式已难以应对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等复合型问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通过统筹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理与生态保护修复,实现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生态环境改善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多重目标在此背景下,明晰政策导向掌握实施规范构建资金闭环强化产业赋能,成为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高质量落地的核心议题
一政策脉络:从实践探索到全国推广的演进历程
2003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浙江启动,成为我国乡村环境整治与土地优化的起点;2018年,该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其经验开始向全国推广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学习借鉴浙江经验,以县域为统筹单元乡镇为实施单元,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此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等政策相继出台,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确立为实施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四大核心任务与实施重点
农用地整治:聚焦提质连片生态,通过小田并大田改造推进土地集中流转,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退化耕地治理,同时设置生态缓冲带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需注意,永久基本农田调整规模原则上不超过乡镇划定面积的5%,且确保调入地块坡度不大于调出地块
建设用地整理:以盘活集约宜居为目标,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空心村与废弃采矿用地复垦,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腾退零星建设用地拆旧复垦腾出的指标优先满足农村安置与产业发展需求,节余指标可在省域内有偿调剂
生态保护修复:统筹修复提质增值,将耕地林地湿地整治与建设用地优化结合,开展矿山修复水土流失治理与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严禁破坏生态保护红线与古树名木对达到规模的生态修复主体,允许依法取得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发展旅游康养等产业
特色整治(产业导入):立足乡村资源禀赋,挖掘农业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功能,保护农耕文明与历史文化遗产,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一二三产融合
三资金拼盘闭环:多元化筹措与收益平衡路径
资金保障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落地的关键,需构建财政投入+金融支持+社会资本+收益反哺的多元化资金闭环体系
(一)财政资金:基础保障与政策引导
中央与地方财政投入: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省级专项补助涉农整合资金地方财政预算安排等
专项债券支持:2022-2024年,全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债已发行51.66亿元,覆盖25个项目,债券偿还主要依赖指标交易收益,发债省份需具备成熟的指标交易市场
(二)金融与社会资本:拓宽资金渠道
政策性与开发性金融:农发行设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贷款专项产品,贷款期限最长30年,执行最优利率,可采用土地经营权抵质押或信用贷款模式增信;此外国开行等机构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
债权与股权融资: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绿色债券产业基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同时鼓励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EPC+O等模式参与项目,形成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机制
(三)收益平衡:构建可持续资金循环
项目收益主要来自五大渠道:一是自然资源开发收入;二是特许经营权收入;三是产业经营收入;四是存量资产盘活收入;五是生态价值实现收入通过自身平衡打包平衡资源平衡三种模式,确保项目资金自平衡,严禁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四产业赋能全域:从土地整治到产业振兴的升级
产业赋能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从重建设向重运营转型的核心,将运营和产业前置,通过产业导入生态构建与模式创新,实现项目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产业导入方向:立足资源禀赋,聚焦融合发展
结合乡村优势资源,重点导入四类产业:一是现代智慧农业;二是乡村文旅;三是绿色产业;四是农村服务业同时,明确产业负面清单,剔除高污染高耗能及培育期长收益不稳定的产业
(二)产业生态构建:整合资源,搭建合作平台
通过搭建政府企业资本三方合作平台,整合产业资源:一是链接优质企业,形成产业资源库;二是联合金融机构与投资机构,提供融资与资本运作支持;三是运营规划先行产业资源匹配科学系统性的谋划项目,为产业发展落地提供支撑
(三)典型运营模式:前置运营策划,保障投资回报
推广EPC+O模式,推动运营前置,由联合体承担项目设计建设与运营全周期责任,确保规划与运营匹配;同时,通过产业签约+融资落地联动机制,以产业项目签约为前提,增强银行融资信心,解决项目前期资金难题此外,打造示范标杆项目,形成可复制的产业运营模式,实现土地整治与产业发展的深度绑定
小 结
Conclusion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推动乡村振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工程,其高质量落地需依托清晰的政策导向规范的实施流程多元的资金保障与可持续的产业赋能随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与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将从试点探索迈向规模化推进,成为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抓手,为我国城乡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想了解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政策要点资金筹措实操方法与产业导入路径?或是学习多地成功经验与避坑指南?
资金拼盘+产业服务:助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高质量落地精讲线上课将精准回应上述疑问!
扫码即可听课
限时优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