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房地产市场调整与民生保障需求提升的双重背景下,专项债券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成为一项重要举措这一模式既有助于化解商品房库存压力,又能快速补充保障性住房房源,实现去库存与保民生的双重目标对此,2025年9月18日,中建政研项目谋划事业部副总经理中建政研政府投融资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邵松涛以去库存保民生:专项债券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要点分析为题进行了分享
本文将对分享中的要点整理,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一
专家介绍

个人简介
邵松涛
中建政研项目谋划事业部副总经理
中建政研政府投融资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及擅长领域
项目谋划专项债PPP咨询绩效特许经营融资
二
智库观点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面临存量高企需求结构调整等挑战,同时保障性住房供给仍需进一步加强2024年以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政策,明确支持地方政府利用专项债券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这一创新模式逐步进入实践阶段专项债券作为地方政府重要的融资工具,在经历多轮政策优化后,其使用范围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为存量房转化为保障房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
一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政策梳理:国家与地方协同推进
(一)国家层面政策框架
国家多部门自2023年起构建制度体系,聚焦三大核心目标推进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
1. 政策导向清晰:2024年10月国新办发布会提出减少新建保障房规模,以存量房补充房源,强调专项债工具应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存量房收购纳入专项债重点投向,明确年度工作方向
2. 操作标准具体:住建部财政部通过两份核心文件(建保202444号建保202510号),划定收购主体房源要求与申报流程;人民银行优化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提供金融配套
3. 资金流程保障:国办函202584号文支持专项债化解PPP存量项目支出,2024年起连续五年从新增专项债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区分自审自发试点与非试点地区申报规则,确保规范落地
(二)地方层面政策实践
截至2025年8月,全国超60城表态支持30余城落地细则,政策围绕三大关键展开:
1. 房源范围明确:以已建成权属清商品住房为主,优先选现房准现房及保交楼项目
2. 收购主体规范:多由政府指定国企负责遴选房源谈判价格与运营,遵循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原则
价格机制合理:通过协商+第三方评估定价,要求不高于周边市场价,同时确保租金能覆盖专项债本息,平衡公平与收益
二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要点分析:从房源选择到申报落地
(一)房源选择核心要求
房源需满足权属区位面积状态价格关键要求:权属清晰无纠纷,已取得预售或验收证明;优先选交通便利配套完善区域;以60-90平方米中小户型为主,部分城市对特殊家庭放宽限制;优先整栋/整单元未售现房准现房;收购价经第三方评估,不高于周边市场价且匹配租金水平,保障收益平衡
(二)申报流程与主体职责
申报遵循摸底-征集-评估-测算-申报-发行六步流程:住建部门摸底库存定范围,发布公告征集房源后,第三方评估成本与租金,确保租金覆盖倍数1.2倍,再编制一案三书等材料申报,试点地区直接发行,非试点需部委审核省级政府统一发债转贷,市县级政府牵头国企执行,房企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协同配合
(三)资金管理与收益平衡
资金以专项债为核心,辅以财政资金银行贷款,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付款与产权过户项目进度挂钩收益主要依赖保障房租金,搭配配套商业车位租赁及物业费,部分项目可售共有产权房补充收入,保障债券本息覆盖
小 结
Conclusion
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是兼顾房地产市场稳定与民生保障的创新举措,既化解了商品房库存压力,又为新市民青年群体等提供了优质保障房房源,同时通过专项债4.0时代的政策优化,进一步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与项目落地效率
未来,随着国家与地方政策的持续完善运营模式的不断创新,这一模式将在更多地区推广,为构建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推动房地产转型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各地需结合自身库存情况与保障需求,规范推进项目申报与落地,确保政策红利充分释放
当前 去库存 与 保民生 协同推进的背景下,专项债券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成为重要抓手
此时,政策层面有哪些明确支持依据?
项目申报价格核定资金监管的核心规范是什么?
已落地案例有哪些可复制的经验?
去库存,保民生专项债券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要点分析精讲线上课将精准回应上述疑问!
扫码即可听课
限时优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