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批两新专项储备申报正式开启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与改善民生的重要政策抓手,此次申报在延续核心支持方向的基础上,对领域优先级资金规则及材料要求进行了优化调整
本文结合最新政策动态,从申报核心变化首次申报须知政策对比三个维度,为企业与申报主体提供全面解读,助力把握政策机遇
一申报核心变化:三大领域新增,资金与材料要求升级
两新专项申报的调整聚焦精准支持与规范管理,核心变化集中在领域拓展资金匹配与材料准备三方面,直接影响申报成功率与项目支持力度
(一)领域优先级调整:三大方向首次纳入,补贴额度提升
政策进一步细化支持领域,在原有工业交通能源等基础上,新增高潜力赛道,同时提高部分品类补贴上限,覆盖安全生产前沿科技与民生改善场景:
设备更新新增三大方向:明确将安全生产(矿山智能监测系统化工防爆设备)电子信息(6G实验室原型机研发)设施农业(智能温室光控系统)纳入支持范围,要求申报项目需提供技术可行性认证,且核心设备国产化率85%,强化自主创新与安全保障导向
消费品以旧换新提额+绑定:数码产品(手机平板)补贴上限从以往标准提升至6000元/台,大幅降低消费者换新成本;适老化建材(如无障碍卫浴智能安防系统)需与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绑定申报,确保政策资源向民生短板领域倾斜,推动适老化改造规模化落地
(二)资金匹配规则升级:中央占比下降,组合融资打开空间
为激发地方与市场主体活力,本次政策调整了资金构成比例,同时设置特殊项目额度突破机制:
中央与地方资金占比重构:中央财政资金占比从60%降至50%,地方配套资金需提升至30%-40%,剩余20%可通过政策性银行绿色信贷补充,形成中央+地方+金融协同支持模式,减轻中央财政压力的同时,强化地方政府对项目的统筹能力
单个项目额度调整:常规项目最高支持额度从5亿元降至3亿元,但AI+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可突破此限制,体现政策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重点扶持,鼓励头部企业打造标杆项目
(三)材料准备关键点:新增碳减排测算,细化淘汰与回收证明
材料审核标准进一步严格,要求申报主体提供更全面的佐证材料,确保项目合规性与可持续性:
设备更新类材料:需提交新旧设备能效对比表(附第三方检测报告),明确节能效益;同时签署淘汰设备处置承诺书,标注报废时间与环保处理途径,杜绝高耗能设备二次流入市场
消费品类材料:数码产品家电等项目需提供旧品回收联单,且回收企业需具备正规资质;适老化改造项目额外要求提交居民需求调研报告,确保改造内容匹配实际需求,避免资源浪费
材料优化新增项:可行性报告中必须增加碳减排测算章节,且需使用国家发改委认可的核算工具,量化项目环保效益;资金拼盘方案需明确标注超长期特别国债与其他资金的隔离使用计划,防范资金混用风险
二首次申报必知:政策核心执行进展与配套机制
对于首次参与两新专项申报的主体,需先明确政策依据支持方向与落地细节,避免因信息偏差影响申报效率
(一)政策核心:依据与两大支持方向
本次两新专项申报的核心政策依据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国发20247号)及2025年扩围通知(发改环资202513号),政策聚焦两大主线:
大规模设备更新:覆盖工业交通能源医疗等10大领域,新增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细分方向,核心要求是推动设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例如工业领域的AI+生产线改造医疗领域的PET-CT国产化设备采购(补贴20%)
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品类从8类扩至12类,新增手机家装厨卫适老化建材等;单件产品最高补贴20%,空调每人限购补贴数量从2件增至3件,国四燃油车纳入报废补贴范围,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二)政策目的:经济产业民生三重效益
两新政策并非单一刺激措施,而是兼顾短期拉动与长期发展的综合性政策:
经济拉动:2024年政策已拉动GDP增长超1个百分点,2025年目标通过投资(设备更新)+消费(以旧换新)双轮驱动,进一步扩大内需,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产业升级:通过设备更新强制要求国产化率80%,倒逼工业企业技改升级,加速绿色智能产品普及;例如2025年设备更新资金中,35%投向工业领域,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
民生改善:截至2025年,政策已惠及超6400万消费者,推动7000万台绿色家电汽车进入家庭;适老化建材补贴等新增措施,将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助力共同富裕
(三)执行进展与地方案例
目前两新政策已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领域扩围与地方联动成效显著:
领域扩围与标准细化:设备更新领域已完成工业机器人医疗设备等首批项目审核,6G实验室智能温室大棚等新增方向的申报指南已同步发布;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商务部即将出台汽车家电等5大领域实施细则,明确补贴申请审核发放全流程操作规范
地方联动案例:贵州省2024年投入1.77亿元补贴,直接拉动19.32亿元消费,补贴杠杆效应超10倍;北京市通州区2025年2月启动设施农业更新项目,重点支持智能温室光控系统节水灌溉设备,推动农业现代化(具体以地方最新政策为准)
(四)配套机制:融资支持与长效考核
为保障政策落地,国家同步推出融资优惠与考核机制,降低企业参与门槛:
融资支持:设备更新项目可享受1.5%的贷款贴息,叠加超长期特别国债额外贴息,大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预计达3000亿元以上(2024年为1500亿元),并首次开放国债+专项债+政策性贷款组合融资模式,产业类项目最高支持比例或提至25%
长效考核:将两新国家标准执行情况纳入中央质量督察范围,对项目的国产化率碳减排效果民生效益进行定期评估,确保政策不跑偏资金用到位
三政策对比:与2025年第二批相比,下一批申报有何不同?
对比2025年第二批两新专项申报,即将启动的下一批次在支持领域国产化要求资金比例与申报周期上均有明显调整,申报主体需重点关注差异点:

四申报建议:把握三大关键,提升成功率
对于计划参与本次两新专项申报的主体,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提高申报质量:
精准匹配领域:优先选择新增的安全生产6G实验室适老化建材等方向,这些领域竞争相对较小,且政策支持力度明确;若申报传统领域(如家电工业设备),需突出智能化+绿色化特色,例如数字孪生工厂碳减排量化数据
完善材料细节:提前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回收企业对接,确保能效报告回收联单国产化认证等材料齐全;碳减排测算需使用官方工具,资金拼盘方案明确标注国债与其他资金的隔离使用计划,避免因细节缺失被驳回
联动地方资源:主动与地方发改委商务局沟通,了解地方配套资金政策与重点扶持方向,争取纳入地方三年滚动投资计划(此类项目优先审核);若需申请政策性贷款,可提前与国开行农发行等对接,确保资金拼盘方案可行
本次两新专项储备申报,既是政策延续,也是优化升级,既为企业提供了资金与政策支持,也对项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申报主体需精准把握政策变化,提前准备材料,充分利用配套机制,才能更好地享受政策红利,为自身发展与国家经济增长注入双重动力
添加客服即可领取政策性资金申报的成功率提升路径及注意事项电子版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