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中建政研
集团介绍
创始人介绍
发展历程
资质荣誉
解决方案
活动报名
新闻动态
集团要闻
行业新闻
新型智库
专家团队
社会责任
智库观点
方法论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十五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的经验借鉴与未来路径探索
日期:2025-09-10

为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自然资源部自2019年起启动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截至2023年底,全国范围内共实施了1304个试点项目本文将对15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亮点和特色可供借鉴的经验面临的困局和未来路径

从典型案例中提炼亮点和特色


根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信息来看,以下15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分别来自10省/直辖市,每个案例都有自己的亮点和特色,详见下表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这15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的亮点和特色,为其他地区借鉴经验展现出了丰富价值它们通过创新模式科学规划多方协同,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这些案例不仅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还强调了公众参与利益协调机制的重要性,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树立了标杆

从典型案例措施中总结和借鉴经验


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东部地区注重高效集约利用土地,中部地区注重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相对紧张,通过整合零散地块,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例如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案例将毗邻群众居住区的低效工业厂房改造为科技园,实现了土地节约集约与群众增收致富的双赢;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案例将6000亩零散工业用地整合为3500亩产业社区,实现工业上楼,打造总部经济科创园,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更加注重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提升等项目,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例如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案例打造3个千亩方大田与日光温室大棚,管好粮袋子菜篮子,确保粮食安全

在规划编制完善方面,以高质量实施规划提升空间品质为目标,重点推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性长期性和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例如,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案例以一核两翼三片空间结构布局为基础,进一步深化为循环生态种养基地设施菜田优势区设施粮田集中区以及田园水乡综合提升区,明确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重庆市九龙坡区铜罐驿镇案例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后,联合编制铜罐驿镇英雄湾村新合村大碑村和观音桥村4个村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

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如湿地恢复河道治理水土流失防治等通过生态工程手段,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例如,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案例通过生态修复河道整治等工程推动品质重塑,整治散乱污企业近2000家,整治河道12.56公里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案例通过河湖生态景观提升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生态修复整治工程等,使项目区的地貌景观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生态修复后,朱湖湿地公园核心区常年栖息着各种野生动物10万多只,芡实水葱等消失几十年的野生植物重新长出来,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也出现

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业等产业,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产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和空间支持例如,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案例通过土地整治+模式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三茶融合业态不断进化同时,整合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资源,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案例通过发展雷竹产业等特色富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重庆市九龙坡区铜罐驿镇整合自然人文历史等资源,打造特色柑橘产业红色文化与乡村研学项目吸引年轻劳动力返乡创业120余人,累计接待游客24万人次

从全国试点范围直视面临困局


(一)政府部门合力不足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涉及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交通林业财政等多个政府部门,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和利益诉求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部分地方政府或部门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偏离政策目标,导致整治项目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这种政策执行偏差会损害公众利益和社会公信力尽管为破解上述问题,许多地区成立了由党委领导多部门参与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班,但专班非制度,临时性的跨部门组织方式也影响着整治实践的可持续性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确保整治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长期效益,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

(二)政策工具施力不足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政策融合的工作平台,实现空间布局和土地开发利用方式调整优化,均需借助相关政策工具,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多个方面的挑战和限制会导致政策工具施力不足占补平衡政策要求新增耕地面积与减少的耕地面积相平衡,然而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持续推进,可整治的耕地后备资源越来越有限,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耕地后备资源尤为稀缺增减挂钩政策需要通过农村土地的流转来实现建设用地的增加和耕地的减少然而,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益保护和土地流转政策的不完善,农村土地流转难度大,增减挂钩实施困难三区三线是指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空间,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旨在明确不同空间的主体功能和边界,实现国土空间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三区三线的划定与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存在紧密关联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确保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与这些规划相衔接,避免冲突和重复建设,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三)资金支持投力不足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一项投资巨大的基础工程,其资金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投入然而,随着地方财政压力的增大,政府在资金分配上可能面临诸多困难,难以保证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持续充足投入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提出畅通社会资本参与和获益渠道,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投资设计修复管护等全过程尽管政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但由于项目周期长回报率低风险较高等因素,社会资本在投资决策时往往持谨慎态度,实际投入的资金量有限政府在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时,可能缺乏足够的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导致社会各方对整治项目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不高,从而影响了资金的筹集和使用

四)农民参与动力不足

大部分试点项目按照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模式推进,村集体和农民参与整治的动力略显不足在整治项目的规划实施和验收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和缺乏透明度可能导致群众对项目了解不足,进而影响其参与意愿如果群众对项目目标实施方案预期效果等关键信息不了解或存在疑虑,就很难形成有效地参与经济补偿是激励群众参与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经济补偿不到位或农民得不到满意的答复,他们可能会因为担心自身利益受损而持续阻工,导致项目推进受阻规划阶段的参与度低也是导致群众参与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如果群众在规划阶段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那么在项目施工放线时可能会遇到较大的阻力,不得不多次协商变更规划路线,这不仅增加了项目成本和时间,也降低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政策宣传与引导对于提高群众参与度至关重要如果基层政府在政策宣传方面做得不够充分或引导不力,群众可能对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从而缺乏参与的动力

从破解困局出发探索未来路径


(一)完善实施管理机制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是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切实提高思想站位,强化认识共同配合同步推进形成合力一是首先需要建立高位推动各方参与的组织领导体制,,例如浙江实施千万工程20年来,紧盯目标不动摇,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政策稳定性,每5年出台1个行动计划,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确定整治重点,与时俱进创新举措,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完成二是加强土地整治工作培训指导,就新时期土地整治定位政策解读管理要求等开展培训,提高土地整治行业整体水平,为土地整治推动新时代新征程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三是需要明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的利益主体,包括政府村集体村民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等,通过深入的调研和沟通,了解各利益主体的具体诉求和关切点,为后续的利益平衡和协调打下基础;鼓励政府村集体村民企业等利益主体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参与项目的规划实施和运营,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二)整合利用政策工具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整合利用政策工具至关重要一是完善增减挂钩指标统筹及奖励机制,拆后复垦获取的增减挂钩指标,由地市级政府统筹,部分作为周转指标预支给急需的项目,待复垦区验收后归还,根据土地整治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奖励二是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中强化生态建设林地保护的同时,对具备开发条件林木存活率较低的低效林地残次林地可以整治为耕地,将其纳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补充耕地来源探索实施退耕还林与退林还耕双向互补机制,在做好25°坡地还林的同时,也要对生态环境较好地势相对平坦及光照降水充沛的非人工林地,经科学论证严格把关后,选择便于耕作的区域进行退林还耕三是确保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与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在目标方向重点任务等方面保持一致在三区三线划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空间结构,促进生态农业城镇空间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三)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土地整理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有效整合各类财政专项资金,满足不同整治阶段的资金需求一是统筹用好土地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危旧房改造道路建设水利电力通讯等涉农资金,各类项目统筹规划系统治理共同推进二是探索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拉动乡贤优质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如江西省出台江西省矿山生态修复与利用条例,以小切口立法解决环境大问题的重要尝试,明确了社会资本参与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模式和程序收益方式产权激励政策关联收益土石料利用金融扶持等,将生态包袱转化为绿色财富三是尝试引入EOD模式,该模式是促使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手段,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城乡融合提升+乡村振兴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将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城乡融合提升+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和关联产业有效融合,推动区域投入与收入进入良性轨道,,例如广东省佛冈县汤塘镇将部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子项目纳入了佛冈县潖江流域生态修复与治理EOD综合开发四是积极探索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扎实推进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用能权碳排放权改革(六权改革),将生产要素与生态产品的价值有效转换,为全区开展要素市场化改革指明了本地化收益功能的方向

(四)强化农民主体地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这一过程中确保不损害农民利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对于涉及农民利益的补偿款要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一是政府应加强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信息公开力度,确保群众能够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实施方案预期效果等关键信息,提高项目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二是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经济补偿机制,确保农民在土地整治过程中能够得到合理的经济补偿,避免因经济补偿不到位而引发阻工等问题三是政府应重视规划阶段的群众参与度,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座谈会在试点村组设立全域项目实施的意见征集箱,或定期开展网上(采取微信QQ政府官网等方式)意见征求,确保规划方案能够充分体现群众意愿和实际需求四是政府应加强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的宣传与引导力度,对优秀地区的成功案例设置专门的宣传栏,对优秀经验做法进行合理的探讨与分析同时也要向群众普及占补平衡增减挂钩政策知识解读政策要点展示政策成效等,提高群众对政策的认知度和认同度



小 结

Conclusion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这15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的经验,为我们展示了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它们不仅优化了国土空间布局,提升了耕地质量与生态效果,还促进了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与城乡融合发展这些案例的成功,是政策创新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向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化这些宝贵经验的借鉴与应用,探索更加符合各地实际的发展路径通过持续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我们有望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动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添加客服即可免费领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解析与谋划电子版资料

当然,以上电子版资料仅仅是冰山一角,想解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最新政策导向全流程实施要点实战型融资方案?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客服电话:18601103476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