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城镇化进程迈入深度转型阶段,老旧工业区的活化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城中村的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正成为提升城市功能改善民生福祉的核心抓手然而,资金难题始终是横亘在项目推进路上的拦路虎传统融资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拆迁成本高企财政依赖过重盈利周期漫长等痛点,常导致项目陷入启动即停滞建设即断链的困境破解资金困局,不仅需要创新的融资思路,更需构建全周期的风险防控体系,方能让城市更新真正活起来
划重点
01
传统模式的三大痛点:资金困局的根源所在
城市更新项目的资金难题,本质上是传统运作模式与现实需求脱节的产物从实践来看,三大核心痛点尤为突出:
其一,拆迁成本攀升挤压资金空间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城市核心区及周边的拆迁补偿标准逐年上涨,老工业区城中村改造往往涉及大量商户搬迁居民安置,不仅需要支付高额补偿款,还需投入时间成本协调各方利益某一线城市旧改项目曾因拆迁谈判周期超出预期,导致前期投入的2亿元资金沉淀近3年,资金使用效率大幅降低,后续建设资金也因成本超支陷入筹措困境
其二,财政依赖度高导致资金来源不稳定过去,城市更新多依赖地方政府财政拨款与债务融资,但近年来地方财政压力加大,预算内资金对更新项目的支持力度受限部分三四线城市因财政紧张,甚至出现已立项的旧改项目暂缓推进的情况,原本承诺的配套资金无法到位,让开发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其三,盈利周期长考验资金耐力城市更新项目从拆迁建设到运营回收,往往需要5-10年甚至更长时间,土地转让商业运营等资金回笼环节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例如,某老旧厂房改造的文创园区项目,虽规划了商铺出租展览活动等收益来源,但受市场培育周期影响,前3年租金收入仅能覆盖运营成本的60%,开发商不得不持续注入资金维持项目运转,资金链长期处于紧绷状态
划重点
02
三大风控策略:为资金安全筑牢防火墙
城市更新项目的资金风险贯穿全周期,仅靠事后补救难以扭转局面,需通过科学的风控设计,实现事前预警事中管控事后应对的闭环管理
划重点
03
15种创新模式:打开资金筹措的多元通道
破解资金困局,核心在于打破政府+银行+开发商的传统融资框架,引入更多元的资金主体与运作模式以下15种创新模式,已在实践中展现出较强的可行性:
划重点
04
案例启示:创新模式如何落地见效
某老工业区更新项目,曾因拆迁成本高财政资金不足,停滞近2年此后,项目方整合多种创新模式,成功实现资金活循环:
首先,采用土地出让分成+文旅开发模式,政府将部分土地出让给开发商,开发商出资改造剩余区域为工业遗址公园,土地增值收益双方按6:4分成;其次,通过城市更新基金+ABS募集资金,引入省级更新基金3亿元,同时将公园商铺租金研学活动收入打包发行ABS,募集2.5亿元;最后,申请绿色建筑补贴与税收优惠,获得政府补贴1.2亿元,增值税减免超5000万元
最终,该项目不仅实现资金平衡,还创造了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带动就业2000余人的社会效益,成为区域城市更新的标杆案例这一案例证明,单一模式难以破解资金困局,需根据项目特点组合拳式运用创新模式,并搭配完善的风控机制,才能实现资金-项目-效益的良性循环
小 结
Conclusion
城市更新的资金破局,离不开创新模式与风控策略的支撑,但最终能否持续推进,取决于项目方的财务测算能力从项目立项前的成本收益预估,到建设中的动态调整,再到运营后的收益分配,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准的财务数据支撑未来,培养兼具城市规划金融知识风险管控能力的专业团队,建立全周期财务测算体系,将成为城市更新项目行稳致远的核心保障唯有如此,才能让城市更新真正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引擎,而非资金困境的泥潭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作为投资建设领域集成服务运营商,中建政研可依托事业单位资源,汇聚行业头部专家与部委智囊,为帮助各地抢抓政策红利抢占项目先机破解城市更新资金难题,对此,中建政研将9月19-20日在北京市举办城更红利如何变现2026抢政策资金·储优质项目·解码城市更新投融资高质量发展实战研讨班,帮助各地充分发挥优势,推动城市更新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滑动图片即可查看研讨班详情
扫码GET专属优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