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中建政研
集团介绍
创始人介绍
发展历程
资质荣誉
解决方案
活动报名
新闻动态
集团要闻
行业新闻
新型智库
专家团队
社会责任
智库观点
方法论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破局城市更新资金困局:创新模式、风控关键与实践路径
日期:2025-09-04

在中国城镇化进程迈入深度转型阶段,老旧工业区的活化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城中村的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正成为提升城市功能改善民生福祉的核心抓手然而,资金难题始终是横亘在项目推进路上的拦路虎传统融资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拆迁成本高企财政依赖过重盈利周期漫长等痛点,常导致项目陷入启动即停滞建设即断链的困境破解资金困局,不仅需要创新的融资思路,更需构建全周期的风险防控体系,方能让城市更新真正活起来

划重点

01

传统模式的三大痛点:资金困局的根源所在

城市更新项目的资金难题,本质上是传统运作模式与现实需求脱节的产物从实践来看,三大核心痛点尤为突出:

其一,拆迁成本攀升挤压资金空间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城市核心区及周边的拆迁补偿标准逐年上涨,老工业区城中村改造往往涉及大量商户搬迁居民安置,不仅需要支付高额补偿款,还需投入时间成本协调各方利益某一线城市旧改项目曾因拆迁谈判周期超出预期,导致前期投入的2亿元资金沉淀近3年,资金使用效率大幅降低,后续建设资金也因成本超支陷入筹措困境

其二,财政依赖度高导致资金来源不稳定过去,城市更新多依赖地方政府财政拨款与债务融资,但近年来地方财政压力加大,预算内资金对更新项目的支持力度受限部分三四线城市因财政紧张,甚至出现已立项的旧改项目暂缓推进的情况,原本承诺的配套资金无法到位,让开发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其三,盈利周期长考验资金耐力城市更新项目从拆迁建设到运营回收,往往需要5-10年甚至更长时间,土地转让商业运营等资金回笼环节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例如,某老旧厂房改造的文创园区项目,虽规划了商铺出租展览活动等收益来源,但受市场培育周期影响,前3年租金收入仅能覆盖运营成本的60%,开发商不得不持续注入资金维持项目运转,资金链长期处于紧绷状态

划重点

02

三大风控策略:为资金安全筑牢防火墙

城市更新项目的资金风险贯穿全周期,仅靠事后补救难以扭转局面,需通过科学的风控设计,实现事前预警事中管控事后应对的闭环管理

退出触发条款是规避资金过度消耗的安全阀在项目合作协议中,需明确退出触发条件:当项目实际收益率连续12个月低于预期30%时,投资方有权选择部分退出;当土地政策环保政策等发生重大调整,导致项目成本增加超20%时,可触发项目暂停或重新测算某长三角园区更新项目通过设置此类条款,在2023年土地收储政策调整时及时暂停,避免了因成本激增导致的资金链断裂

动态成本管控表是防止资金跑冒滴漏的关键工具传统项目多采用静态预算,往往出现预算滞后于实际支出的问题,而动态成本管控表需实时跟踪拆迁补偿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等各环节支出,每周更新数据并与预算对比例如,某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通过动态管控表,发现某古建筑修缮费用超支15%,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替换材料供应商,最终将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避免了资金无效流失

政策波动缓冲机制是应对外部风险的缓冲垫城市更新对政策高度敏感,土地出让税收优惠环保要求等政策变动,都可能影响资金流项目方需提前预留政策缓冲资金,通常为总投资额的10%-15%,同时建立政策跟踪团队,每月分析政策变化趋势当2024年部分城市出台绿色建筑补贴新政时,某更新项目通过缓冲资金快速调整设计,达到补贴标准,额外获得2000万元资金支持,缓解了建设压力

划重点

03

15种创新模式:打开资金筹措的多元通道

破解资金困局,核心在于打破政府+银行+开发商的传统融资框架,引入更多元的资金主体与运作模式以下15种创新模式,已在实践中展现出较强的可行性:

1. PPP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成立项目公司,社会资本负责建设运营,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与部分补贴,双方按约定分享收益例如,某省会城市老旧管网改造项目通过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8亿元,政府仅需承担30%资金,大幅减轻财政压力

2. 土地出让分成:政府将更新区域土地出让后,按比例与开发商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开发商则优先获得项目开发权,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3. 文旅转型开发:将老旧厂房工业遗址改造为文创园主题博物馆,通过门票商铺出租活动策划等实现可持续现金流北京798艺术区上海M50创意园等,均通过此模式实现了资金自平衡

4. 股权众筹:通过互联网众筹平台,吸引小额投资者参与项目,最低投资门槛可设为1万元,扩大资金来源某二线城市旧改项目通过股权众筹,3个月内募集资金1.2亿元,涉及投资者超500人

5. 城市更新基金:由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设立专门基金投资更新项目,可通过私募面向机构投资者,或通过公募吸引大众资金深圳已设立多只城市更新基金,总规模超500亿元

6. 风险投资(VC)/天使投资:针对创新性强的更新项目(如智慧社区零碳园区),引入VC/天使投资,提供早期资金支持,推动项目落地

7. 碳金融产品:将更新项目中的绿色改造(如光伏屋顶雨水回收系统)与碳排放权交易结合,开发碳资产质押贷款碳中和债券,吸引绿色金融资金某园区改造项目通过碳金融,获得银行绿色贷款3亿元,利率较普通贷款低1.5个百分点

8. 长期债务融资:发行城市更新专项债券,期限可设为10-20年,票面利率根据项目收益确定,适合长期资金需求

9. 税收优惠与补贴:企业参与更新项目可享受增值税减免土地使用税优惠,政府还可按投资额给予5%-10%的补贴,降低企业资金压力

10. 资产证券化(ABS):将更新项目中的租金物业费等未来稳定现金流打包,发行ABS产品在资本市场融资某长租公寓类旧改项目通过ABS,成功募集资金5亿元

11. 跨境融资:引入外资银行贷款国际投资机构资金,或在境外发行债券,拓宽资金渠道上海广州等城市的部分更新项目已尝试跨境融资

12. 共享经济融合:在更新项目中融入共享办公共享停车共享商业等业态,通过收取服务费快速回笼资金,提升项目现金流

13. 土地增值收益共享:政府开发商原土地使用权人按约定比例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原权利人可通过以地入股获得长期分红,减少前期拆迁补偿压力

14. 社会影响投资:吸引关注社会效益的投资机构,此类机构在追求合理财务回报的同时,更看重项目的就业带动民生改善效应,适合保障性住房社区服务中心等更新项目

15. 科技赋能增值: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打造智慧更新项目(如智慧安防智能能耗管理),提升项目商业价值与租金水平,吸引更多资金投入

划重点

04

案例启示:创新模式如何落地见效

某老工业区更新项目,曾因拆迁成本高财政资金不足,停滞近2年此后,项目方整合多种创新模式,成功实现资金活循环:

首先,采用土地出让分成+文旅开发模式,政府将部分土地出让给开发商,开发商出资改造剩余区域为工业遗址公园,土地增值收益双方按6:4分成;其次,通过城市更新基金+ABS募集资金,引入省级更新基金3亿元,同时将公园商铺租金研学活动收入打包发行ABS,募集2.5亿元;最后,申请绿色建筑补贴与税收优惠,获得政府补贴1.2亿元,增值税减免超5000万元

最终,该项目不仅实现资金平衡,还创造了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带动就业2000余人的社会效益,成为区域城市更新的标杆案例这一案例证明,单一模式难以破解资金困局,需根据项目特点组合拳式运用创新模式,并搭配完善的风控机制,才能实现资金-项目-效益的良性循环




小 结

Conclusion

城市更新的资金破局,离不开创新模式与风控策略的支撑,但最终能否持续推进,取决于项目方的财务测算能力从项目立项前的成本收益预估,到建设中的动态调整,再到运营后的收益分配,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准的财务数据支撑未来,培养兼具城市规划金融知识风险管控能力的专业团队,建立全周期财务测算体系,将成为城市更新项目行稳致远的核心保障唯有如此,才能让城市更新真正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引擎,而非资金困境的泥潭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作为投资建设领域集成服务运营商,中建政研可依托事业单位资源,汇聚行业头部专家与部委智囊,为帮助各地抢抓政策红利抢占项目先机破解城市更新资金难题对此,中建政研将9月19-20日在北京市举办城更红利如何变现2026抢政策资金·储优质项目·解码城市更新投融资高质量发展实战研讨班,帮助各地充分发挥优势,推动城市更新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滑动图片即可查看研讨班详情


扫码GET专属优惠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客服电话:18601103476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