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稳投资促经济的政策工具箱中,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始终占据重要地位从2022年两个3000亿的初步探索,到2025年规模扩容至5000亿元的新型工具落地,这一金融手段不仅在规模上实现突破,更在投向领域与运作机制上完成迭代升级对于地方政府项目单位及市场主体而言,精准理解其核心逻辑把握项目谋划要点,成为对接政策红利推动项目落地的关键
划重点
01
本质解构:读懂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内核密码
政策性金融工具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贷款或债券,而是由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主导设立专项基金,通过股东借款+股权投资+专项债项目资本金补充的组合模式,为重大项目填补资本金缺口的创新金融产品其核心特征可概括为三定一退:
定位明确:资金专项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且不得超过项目全部资本金的50%,避免资金脱实向虚;
性质特定:虽以股权投资名义介入,但本质是名股实债,后期通过股权转让股东回购等方式实现退出,不改变项目实际控制权;
优势定格:相较于普通商业贷款,其利率参考抵押补充贷款(PSL)利率,显著降低融资成本;期限匹配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周期,最长可达15年,解决短贷长投难题;担保要求更为灵活,不过度依赖传统抵押物,为地方平台公司释放融资空间;
退出稳定:退出机制提前约定,通常与项目现金流或地方政府配套资金挂钩,保障资金安全回收
划重点
02
投向聚焦:锁定2025年八大核心领域
2025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在延续传统基建支持的基础上,首次将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纳入重点支持范围,形成传统基建+新兴赛道双轮驱动的投向格局,八大领域各有明确发力方向:
数字经济:不再局限于宽带网络建设,更侧重5G-A算力网络等网络基础设施,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要素市场等关键能力支撑项目,同时覆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线上化升级等传统产业数字化专项;
人工智能:构建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全链条支持体系,既包括智算中心AI大模型训练平台等算力基础设施,也涵盖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等创新载体,还支持智慧医疗智能交通等落地场景项目;
低空经济:瞄准空中经济新蓝海,重点支持直升机起降点无人机配送枢纽等低空起降设施,低空通信导航空域管理等智能网联平台,以及天地一体的应急救援物流运输基础设施,同时兼顾低空安全监控防碰撞系统等安全防护项目;
消费领域基础设施:聚焦民生短板,覆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体育场馆综合体文旅融合度假区等项目,推动消费场景扩容与消费品质升级;
绿色低碳转型:围绕双碳目标,支持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城镇污水处理固废资源化利用等环境基础设施,以及工业企业节能降碳改造建筑绿色化更新等项目;
农业农村:深耕乡村振兴领域,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农业项目,国家储备林林业产业园区等林草项目,以及农村供水保障小型水利枢纽等水利项目;
交通与物流:强化通道+枢纽+网络建设,支持高速铁路连接线高速公路服务区升级等铁路公路项目,支线机场改扩建内河港口码头等水运机场项目,以及国家物流枢纽冷链物流基地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等储运设施;
市政和产业园区:聚焦城市功能提升与产业载体建设,涵盖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项目,老旧小区改造历史街区保护等城市更新项目,以及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配套设施等产业园区项目
划重点
03
谋划策略:三大关键抓手推动资金落地
政策性金融工具的申请并非广撒网即可成功,需从领域对接项目成熟度银政协同三个维度精准发力,打造合格项目:
划重点
04
工具协同:与专项债互补发力,放大效应
在地方政府融资工具箱中,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与地方政府专项债并非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协同的伙伴两者在政策背景运作模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但通过协同可形成1+1>2的效果:

从协同路径看,政策性金融工具可通过两种方式为专项债项目赋能:一是补充专项债项目的资本金,解决专项债无法直接作为资本金的痛点,提升项目资本金充足率;二是为专项债发行前的项目提供资本金搭桥支持,缓解项目前期资金压力,待专项债发行后再逐步置换,推动项目提前开工建设
小 结
Conclusion
2025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推出,既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对于地方政府与项目单位而言,需跳出政策申报的传统思维,从机制理解-领域匹配-项目打磨-银政协同全链条发力,方能将政策红利转化为项目落地的实效未来,随着政策性金融工具与专项债民间资本等各类资金的深度协同,必将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